全方位介绍足球接球技术和训练方法

全方位介绍足球接球技术和训练方法

  在足球比赛中,可用除手和手臂以外的脚、大腿、腹部、胸部、头等部位接球,通常以脚为主。尤以脚弓和脚外测使用最多。可分接地滚球、接反弹球和接空中球等。接球时运用推压、撤引等动作,将来球调整到有利于连接下一步动作(如传球、射门、带球等)的位置上。

  

  接球也称“停球”,足球运动基本技术的一种,是指运动员有目的地用身体的合理部位把运行中的球接下来,控制在所需要的范围内,以便更好地衔接下一个技术动作。接球是为下一个动作服务的,接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下一个动作的顺利完成。比赛中来球性质、状态不同,所以接球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动作方法。
  在足球比赛中,可用除手和手臂以外的脚、大腿、腹部、胸部、头等部位接球,通常以脚为主。尤以脚弓和脚外测使用最多。可分接地滚球、接反弹球和接空中球等。接球时运用推压、撤引等动作,将来球调整到有利于连接下一步动作(如传球、射门、带球等)的位置上。

  无论采用哪一种接球方法,动作结构都是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

  l.观察和移动:为了更好地完成接球动作,事先要注意观察来球的情况。从球的运行路线、球的旋转与速度等情况中,迅速判断落点,及时移动,使自己能处于做接球动作时所需要的最佳位置。
  2.选择接球的部位和接球方法:接球的不同部位和采用不同的方法,各有其不同的作用,因此,必须根据临场情况及下一步动作的需要,恰当地选择接球的部位与接球方法。
  3、改变来球的力量:根据来球力量大小和接球实际需要,可分别采取加力或减力(缓冲)方法。根据来球力量的方向和接球实际需要,还可按照反射定律调整入射角,获取理想的反射角。
  4.随球移动:接球动作一做完立即随球移动,紧密衔接下一个动作,在接球与处理球的动作之间不能有停顿。

  接球技术动作要领:接球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脚内侧、脚背正面、脚背外侧、脚底、大腿、腹部、胸部、头部等部位的接球。
  1.脚内侧接球
  这是用脚内侧部作接球的一种技术。由于脚触球面积大,动作简单,较易掌握.比赛中经常使用这种技术接各种地滚球、平球、反弹球、空中球。
  (1)脚内侧接地滚球:支撑脚脚尖上对来球,膝关节徽屈,同侧肩正对来球。接球腿提膝大腿外展,脚尖微翘,脚底基本与地面平行,脚内侧正对来球并前迎,当脚内侧与球接触的一刹那迅速后撤,把球接在脚下。若需将球接在侧面时,支撑脚脚尖应向同侧斜指,脚内侧与来球方向成一定角度触球,同时支撑脚提蹱,以前脚掌为轴做适当转动,身体移动。当来球力量不大时,只需将脚提到一定的高度,并使脚内侧与地面形成锐角轻触球。也可在触球时用下切动作使球前进之力部分转变为旋转力,而将球接在脚下。
  (2)脚内侧接反弹球:根据来球的落点,及时移动到位,支撑脚与球落点的相对位置在球的侧前方,支撑腿膝关节微屈,身体向接球后球运行的方向偏移。接球腿提起小腿且放松,脚尖微翘,脚内侧对着接球后球运行的方向并与地面成一锐角,当球落地反弹刚离地面时,大腿向接球后球运行的方向摆动,用脚内侧部位轻推球的中上部。用这种方法接球时,也可在触球时使球产生旋转以达到接好球的目的,但应注意球的旋转并及时加以调整。
  (3)脚内侧接空中球:根据来球的速度及运行轨迹,及时移动到位。若为抛物线较小的平空球则应根据临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高度的接球点,将接球腿抬起,使脚内侧部位对准来球的方向并前迎,脚在接触球的一瞬间后撤,并将球接在所需的位置上。
  2、脚背外侧接球
  (1)脚背外侧接地滚球:将接球点放在接球腿一侧,支撑腿膝关节微屈。接球腿提起屈膝,脚内翻使小腿和脚背外侧与地面成一锐角,并对着接球后球运行的方向,脚离地面的高度应略等于球的半径,然后大腿向接球后球运行的方向推送,同时身体随球移动。
  (2)脚背外侧接反弹球:根据来球的落点及时移动到位,支撑脚站在来球落点的侧后方,除触球部位外,其他环节均与脚背外侧接地滚球相同。
  3.脚背正面接球
  这种方法多用于接有较大抛物线的来球。根据球的落点,及时移动到位,脚背正面上迎下落的球,当球与脚面接触的一瞬间,接球脚与球下落的速度同步下撤,此时大腿膝关节、踝关节、脚趾均保持适度的紧张,脚尖微翘将球接到需要的地方。脚背正面接高空落下之球时,也可以将脚微抬起,并适度背屈,当球接触脚背的瞬间踝关节放松将球接到身体附近。

  4、如何头部接球:高于胸部的来球可用头部接球。
  根据球的运行路线,面对来球,用前额正面接触球的中下部,下颌微抬,两臂自然张开,提起伸膝,触球瞬间全脚掌着地,屈膝、塌腰、缩颈,全身保持上述姿势下撤将球接在附近。
  5、如何大腿接球:大腿接球一般可以用来接抛物线较大的高空球和略高于膝的低平球。
  (1)大腿接抛物线较大的下落球:面对来球方向,根据球的落点迅速移动到位,接球腿大腿抬起,当球与大腿接触的瞬间大腿下撤将球接到需要的位置上。
  (2)大腿接低平球:面对来球方向,根据来球高度.接球腿大腿微屈送髋前迎来球,当球与大腿接触瞬间收撤大腿,使球落在所需要的位置上。
  6、如何腹部接球
  在激烈的比赛中为了抢点控制球,根据比赛的需要也使用腹部接球。
  (1)腹部接反弹球:接球者的身体正对来球方向跑动.判断好球的落点,身体前倾,腹部对准落地反弹的球,腹直肌保持紧张,推压球前进;也可在触球瞬间身体侧转,将球接向所需要的侧面。
  (2)腹部接平空球:来球较突然且于腹部同高时,应先挺腹,在腹与球接触瞬间迅速含胸收腹.将球接下来。
  7、如何胸部接球
  由于胸部接球部位较高,加之胸部面积大、肌肉较丰满等特点,易于掌握,故是接高球的一种好方法。胸部接球包括挺胸式、收胸式两种方法。
  (1)挺胸式接球:面对来球站立(两脚左右或前后开立),两膝微屈,重心置于支撑面内,上体后仰,下颌微收,两臂自然张开,维持身体平衡。接触球瞬间,两脚蹬地,膝关节伸直用胸部轻托球的下部使球微微弹起于胸前上方。
  对于较高的平直球也可采用这种力法将球接于胸前,但触球瞬间膝关节由直变屈,脚由提蝩状态变全脚掌落地,整个身体保持接球时的姿势,下撤将球接在胸前。
  (2)收胸式接球:多用于接齐胸高的平直球。面对来球,两脚左右或前后开立,两臂自然张开,挺胸迎球,触球瞬间收胸、收腹、臀部后移将球接在体前。若需将球接在体侧时,则触球瞬间转体将球接在转体后相应的一侧。
   8、如何脚底接球
  于脚底接球技术便于掌握,易于将球接到位置,故常被用来接各种地滚球和反弹球。
  (1)脚底接地滚球:身体正对来球方向,移动前迎,支撑脚站在球的侧面(或前或后均可),脚尖正对来球方向,膝关节徽屈。同时接球腿提起,膝关节微屈,脚略背屈,使脚底与地面约小于45度角(且脚跟离升地面)一般以前脚掌接触球的上部为宜。在触球瞬间接球脚可轻微跖屈(前脚掌下点)将球停住,也可根据需要在接球同时将球推向前方或拉向身后。
  (2)脚底接反弹球:根据来球落点,及时前移迎球,支撑脚站在落点侧后方,脚尖正对来球方向,球落地瞬间,用前脚掌去触球的中上部,微仰膝,用脚掌将球接在体前。若需接在身后则应在触球瞬间继续屈膝,将球问拉,并伴随支抒胸以前脚掌为轴旋转90”以上。
   四、练习
   1、多人接球技术练习
  (1)正面接地滚球:两人对面站立,相距10米左右.一人踢地滚球,另一人迎上去接球。
  (2)两人在跑动中进行传接球练。两人一组使用一球,在一定范M内跑动中练习,要求接球时尽量使用多种方法,传球时叮传出各种性质的球,距离近时以地滚球为主,距离远时以空中球为了,以提高接球能力。
  (3)两人一组对面站立,相距5米左右,一人用手抛球,一人接各种空中球的练习(如大腿、腹部、胸部。头部),可逐渐加大距离、加大力量(或增加旋转)以适应各种变化的来球。
  (4)3人一组进行接球转身的练习,每人相距10米站成一条直线,甲传球给中间的乙(正对接球人传,或传到接球人附近).乙迎上来接球转身,传给另一端的丙,丙迎上接球然后再回传给乙,乙接球转身传给甲,如此循环往复。中间位置的人可轮流交换 也可采用这种方法练习接反弹球与 空中球,并要适当的加大距离。这种形式也可用来交叉练习接地滚球、反弹球与空中球,若甲传给距离20米外的丙(越过乙的头顶),丙就可以练习接反弹球与空中球,再传地滚球给乙,乙练习接地滚球转身后再传给甲,甲接地滚球后再传给乙。乙的位置可轮流交换,甲、乙位置和传出的球也可变换。
  2、个人接球技术练习
  (1)利用足球墙进行练习:采用足球墙练习各种方法接地滚球 由开始原地接逐渐过渡到迎上去接,或开始接在脚下。逐渐过渡到接所设想的适宜的位置上去。根据需要对加大力量,提高叵弹球速,增加接球难度。另外,也可练习接反弹球与空中球,但利用足球墙进行接旋转球的练习效果不佳。
  (2)个人将球踢高,然后进行接反弹球的各种练习(用手抛起后再进行练习也可以)。
  五、易犯错误
  1.接地滚球
  (1)球从脚下漏过。主要原因是未掌握好脚的触球部位距离地面的高度。
  (2)引接球时将球卡死在接球地点(本想接成活动球),触球的部位过高(接近球的直径)。
  (3)接球后,球未能达到理想的位置,缓冲、加力或触球时所形成的反射角不当。
  (4)接球后身体不能及时跟上,影响控制球。
  2.接反弹球
  (1)球从脚下漏过,未能准确判断球的落点和从地面反弹的路线。
  (2)接球时将球卡在触球点,影响下一个动作的衔接。
  (3)未能将球接在理想的位置上。
  3.接空中球
  (1)对球在空中运行的速度与轨迹判断不准确,或迟或早、或高或低而造成漏接。
  (2)未能将球接到理想的位置。
  4.接旋转球时
  (1)对运行中旋转球速度轨迹判断不准确,造成接球时间和接球点选择失误。
  (2)接触球时未考虑旋转球的特点,完全按不旋转球的技术处理,或者对旋转球的转速估计不准确,造成接球力量和方向的错误,不能将球接到理想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