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球后身体重心随球快速移动是迅速控球或进行衔接动作的技术关键。接球动作开始时,重心具有瞬时的稳定性,重心位置落在支撑脚上,以保证接球动作的稳定性。
在足球运动中,足球接球是指运动员运用身体的有效部位,将运行中的球有目的接控在所需位置上的动作方法。它是运动员获得球的主要手段。良好的接控球能力能为球队创造更多的进攻机会,也是保证进攻战术顺畅的重要因素。
接球是将运动状态的球控制住的一个过程。一个完整的接球动作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判断选位:
接球前,运动员首先要准确地判断来球的路线、落点、速度、性质等,并注意观察邻近对手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及时合理地移动选位,占据有利的接球位置。
2.支撑:
稳固的支撑是接好球的保证。从支撑角度讲,接球效果的好与坏,取决于支撑脚的位置和支撑的稳定性。支撑脚的位置是指支撑脚与接球点的方向与距离关系。合理的支撑距离,有助于接球动作的顺利完成,而支撑脚的合理方向,则有助于运动员将球控制在所需要的位置上,并能尽快地转入下一步行动。因此,接球时支撑腿的膝关节应适度弯曲,身体重心略降,以加强支撑的稳定性。而支撑脚的选位则应根据接球的方法和目的来确定。
3.触球动作:
接球的根本问题是削弱来球的冲力,削弱来球冲力通常可采用缓冲或改变来球运行路线的方法。
(1)缓冲:缓冲是削弱来球冲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动量原理:F=mv2-mv1 。由于接球时,球的质量和速度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得出,接球部位触球时间越长,其对球的作用力就越小,为了延长触球时间,运动员可以通过接球部位的前迎加大引撤的距离,从而有效地减弱球的冲力,迎撤动作的幅度和速度决定缓冲的效果。因此应与来球的速度相对应。对一些球速较慢,力量较小的来球,可利用接球部位关节和肌肉的放松达到缓冲效果。
(2)改变球的运行路线:人体和地面对球都属于非弹性体。因此,当球以一定的角度触及人体或地面时,其能量会受到损耗而削弱冲力。所以运动员可以通过推压、切挡、拨转、拉引和收挺加力动作,使球改变原有的运行方向,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损耗能量,最终使球速减缓而达到控球的目的。
缓冲和改变来球路线都具有削弱来球冲力的功效。一般说,迎撤接球的准备期长、触球时间长,须有相对宽松的时空条件来完成动作。而加力接球,准备动作小,触球时间短,接球后改变方向能快速离开原地,可达到接球摆脱的技术效果,更适应于激烈对抗的比赛需要。
比赛中常见的接球方式有以下几种:
迎撤:指以接球部位向前迎球,触球刹那向回引撤以缓冲来球力量的动作方法。迎球和引撤动作要协调连贯,引撤的时机要恰到好处,迎撤的幅度与速度应与球速相对应,方能收到较好的缓冲效果。
压推:是压和推合二为一的连贯动作,多用于接反弹球。在找好落点和选好支撑位置的基础上,接球部位呈一种适宜的角度对难球的反弹点,在球落地刹那,开始迎着球的反弹方向下压,随即与推合成一个动作,其作用力与球的反弹力形成的合力方向,将使球变向运行并逐渐减速。运用压推动作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来球的落点、速度和反弹路线,并能控制好动作时机和压推角度。
切挡:是指通过下切动作加快球的上旋速度,增大地面的摩擦阻力,使来球力量得到削弱,并利用接球部位挡住球路,从而达到控球目的。切挡接球的关键在于把握好动作时机,以及下切角度和速度。球速越快,下切角度应适当调小,下切速度则应加快。反之亦反。
拨转:是指拨球与转体连贯合一的动作方法。拨是通过调整拨球角度将球控向转体方向,转既是协调拨球动作的需要,又具有摆脱、突破和尽快面对进攻方向的积极意义。接球时,支撑脚的选位要利于蹬转,通过身体转动带动拨转,一般说,拨球的力量应与来球力量成反比,拨球角度应与转体角度一致。拔球时,身体重心应向拨球方向移动,接球脚拨球后要积极落地,并迅速过渡为支撑起动,保证重心随球快速移动。
收挺:收挺动作多用于接空中球。收指身体或接球部位的后缩动作,具有引撤缓冲动作的功效。挺指身体或接球部位呈一定的角度主动迎球顶送的动作,其作用是通过向上改变来球方向以达到控球目的。
接球后身体重心随球快速移动是迅速控球或进行衔接动作的技术关键。接球动作开始时,重心具有瞬时的稳定性,重心位置落在支撑脚上,以保证接球动作的稳定性。但随动作的发展,应有意识地将重心向接球方向转移,接球运作完成后,重心应在球运行的方向上加速移动,从而使身体运动方向与球的运行方向相一致,保证身体能尽快地移动到控制球或支配球的位置上。